流量透支童真绝非幸事
2025-05-14 10:12:51? ?来源: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: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|
“让孩子学一句台词要重复几十遍,一个舞蹈动作不标准就得跳一整天。”一位家长在社交平台的分享,既揭开了“儿童网红”光鲜视频背后的工业化生产链条,也引发了人们关于“儿童网红”的广泛讨论和思考。(5月13日《法治日报》) 从亲子生活到才艺展示,从美妆博主到带货主播……近年来,随着社交媒体普及,“晒娃”已经成为十分常见的现象,不少萌娃受到网友喜爱并积累了大量粉丝。但不容忽视的是,有部分家长为追求“泼天的流量”,费尽心思打造“网红儿童”,晒娃也逐渐变了味。一些看似天真烂漫的内容,有不少是家长与网红孵化机构精心策划的“剧本演绎”——从人设打造、脚本设计到流量变现,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商业流水线,实现“儿童网红”批量生产。 流量文化过早侵入儿童世界,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和重视。有三岁女童被打造成吃播博主,在镜头面前胡吃海喝,被硬生生投喂到了70斤;有孩子不过四五岁,却在镜头前熟练地介绍如何化妆,或大聊情感话题、识别“海王”;还有的沉迷于网络表演、按照剧本卖萌搞笑,学业也要给“拍戏”档期让步,甚至到了上学的年纪还要在家直播…… 童真可爱本应是自然而非矫饰的,但在流量指挥棒下,“网红儿童”的纯真被精心设计成流水线“产品”,迎合着成年人的消费需求。在同龄人外出玩耍、游戏,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快乐时,这些孩子不得不应付被父母、MCN机构塞满的行程表,在催更压力下“被迫营业”。过早地将孩子推向名利场,让他们被迫接受成人世界的逻辑规则,这无异于人为“催熟”,是对童真的提早透支。 《伤仲永》的故事,大家都耳熟能详。一个五岁就能写诗、声名在外的神童,因为急功近利的教育观,二十岁就“泯然众人矣”。童年是人生的底色,童年的经历往往决定了人的一生。如果说,“网红儿童”是流量时代注定要长出的禾苗,那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避免揠苗助长。比如平台作为内容审核的重要关口,应当严格执行有关主播的准入规定,优化算法推荐逻辑,对于以儿童为主角的视频、直播内容要加强审核,持续压缩利用“网红儿童”牟利的空间,决不能只要流量不要三观。再者,网红逐渐低龄化,少不了一些家长的推波助澜。总有一些短视逐利的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“私产”,认为如何教育孩子是自家的私事。置身互联网时代,身为孩子的监护人,如何在尊重其成长规律的前提下“晒娃”,应当是每一个家长都必须严肃思考的事。 |
相关阅读: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